新时代文明实践 | 看得见儿童,说得出故事
课程故事是教师观察、分析、解读幼儿的一种重要途径。11月27日,学林东路幼儿园进行了“班本课程故事交流评比”,它让教师们对于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——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观察者、倾听者,而是帮助幼儿克服困难,解决真问题的引导者。
《纲要》中指出: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、游戏和偶发事件中多隐含的教育价值,把握时机,积极引导。这不,小三班的《一颗山楂树》就来源于幼儿园里的山楂成熟了,孩子们开始对山楂产生了兴趣,“山楂是什么样的”“山楂又是什么味道呀”,活动围绕这些问题开始展开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不断观察、提问、自主操作,在操作中不断积累经验。
在中一班的《因为“柚”你,相遇美好》活动中,孩子们发现幼儿园的果树成熟了,那一个个穿着绿色外衣的柚子成熟了,原来是秋天来了,孩子们对柚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可是“柚子怎么摘呢”也成了他们共同商讨的话题,搬梯子,做工具,孩子们的主意各不相同,这时候,教师也在一旁支持他们不断尝试,最后,孩子们在不断的探究中,不断地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中,获得了成长与发展,发现了探索的乐趣。
时值金秋,正是红薯成熟的季节。幼儿园用红薯为食材为孩子们烹制了美味营养的红薯粥,“红薯可真甜呐”“我还想在吃一碗”“我最喜欢吃红薯了”孩子们开始畅所欲言,这偶然的聊天对话就成了中二班的班本课程《心有所薯》。
《因为“柚”你,“柿柿”如意》是在一次的散步活动中,小一班的孩子们发现了幼儿园里的一棵柚子树,于是孩子们开始对“柚子树”感兴趣,“柚子好吃嘛”?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,有一个小朋友指出“幼儿园的果树好少啊,我们一起来种一点其他的果树吧!”在小朋友的讨论下,我们决定一起为我们的幼儿园增添一些新的色彩,这就开启了我们快乐的种柿子树之旅啦!
小二班《两只不一样的鞋》的故事就是从两只不一样的鞋子开始,孩子们对不一样的鞋子开始感兴趣,“这两只鞋子哪里不一样”,孩子们不断发现、探索新事物,在活动中,孩子们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,发现了生活中不一样的美好。
一次偶然的现象,大一班的老师捕捉到孩子们对茶的好奇心和兴趣点,就此,开启了一段关于茶的学习之旅——《秋茶物语——我们在“茶”探》。在活动中,孩子们一路探讨问题,沉浸在茶文化的氛围中,深入了解了中国的茶文化。如今,茶的故事还在继续,茶香在大一班依旧悠悠的飘香......
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故事,一句句专业的解读,再现了幼儿活动的场景,彰显了教师的专业精神,使大家犹如亲眼目睹了课程故事背后蕴藏的精彩,让大家感受到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爱,也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,这种“爱的相遇”,就是一种“共同成长”。
最后,高园长对此次主题课程评比进行了总结。指出了本次班本课程的优点与不足,希望每位教师再接再厉,踏踏实实做课程,不能务虚,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、有深度的班本课程,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切实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