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拐防骗,守护成长
——南京市学林东路幼儿园“防拐防骗”安全教育活动
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明确指出“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。”在幼儿园里,老师们也常常通过绘本、故事、游戏、谈话等各种形式给孩子们开展安全教育。
那如果“真骗子”来幼儿园了,小朋友们会如何应对呢?为了提高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,避免幼儿被拐骗和伤害幼儿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,今天我们就要上演一场真实的“防拐骗”演练。
为了突出演练的真实性,这次活动邀请了门卫的保安叔叔来参与扮演“陌生人”。
活动前,杨老师阐述本次防拐防骗演练的目的和意义、人员安排,以及针对各年龄段幼儿的行骗技巧。同时要求班级老师适时地给与“骗子”行骗的契机,静观孩子们的表现。测试孩子们在遇到“骗子”时的真实反应。
“骗子”运用的骗术真是多种多样,在“骗子”们的花言巧语以及各种好吃的、好玩的引诱,许多小朋友都没有经受住诱惑,主动跟着陌生人离开了,但是绝大部分的小朋友安全意识还是很强的,坚决不跟陌生人走。
演练的最后,老师们对幼儿们进行了心理疏导和教育,也表扬了经受住诱惑的小朋友们。希望这次演练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。
同时这次的防拐骗演练也为我们老师敲响了警钟——部分孩子的防骗意识过于薄弱,并且抗诱惑能力不强。老师需要在今后开展更多的防拐防骗活动,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,我们相信,在幼儿园和家园的共同努力下,孩子们都会记得我们面对‘陌生人’应该怎样做!
老师告诉小朋友们:无论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,在没有经过爸爸妈妈同意的情况下坚决不能跟他们走,虽然这次的“坏人”是家长假扮的,但在我们的身边也会出现真正的人贩子,人贩子并不都是凶神恶煞的,他有可能是慈祥的老人,也有可能是怀孕的阿姨或者寻求帮助的叔叔。
此次“防拐骗”主题活动,得到家长们的一致好评,纷纷点赞。家长们纷纷感谢幼儿园用心策划这样有意义的活动,通过实践,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了解“骗子”的危险性,体验一场活生生的真实版防拐骗主题活动,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。
本次“防拐骗”教育活动,不管是对幼儿还是教师都是一次特殊的经历,更起到了警醒和呼吁的作用。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,任重而道远,幼儿园将和家庭共同努力,有效形成家园防骗防拐合力,构筑生命的安全堡垒!